清晨七点,杭州文二菜市早已热气腾腾,一派繁忙景象。文二菜市过去叫文二街农副产品综合市场,在杭州西湖区已有20多年的历史。自2024年1月完成第一期提升改造后,迅速成为杭州的新晋网红打卡地,吸引了大量消费者,成为现象级的商业场所。
与此同时,迅速激增的客流也带来了巨大的转化效果。据央视新闻、央视财经等媒体报道显示:文二菜市在改造升级后,2024年全年商户总营业额达 1.6亿元,较改造前一年(约8000万元)增长近100%,市场交易数据迅速攀升。纵观近几年的消费市场,不难发现,深度体验、在地文化、烟火气等关键词已成为当下核心吸引力。
在此趋势下,菜场作为城市灵魂窗口及在地文化富矿,具备承接这波流量的天然优势。那么,如何打造现象级文旅菜场,又如何让这簇烟火持续燃烧呢?
菜场发展如何兼具文旅思维
01 定位重塑
菜场从“买菜地”向“生活文化体验场”转型,需要打破传统菜场功能的局限性,融合文化、社交、体验等多元属性,构建“商业+文化+生活”的复合场景。以文二菜市为例,除了保留传统的菜摊、肉摊外,还引入了众多美食档口和特色餐饮,如火腿、面馆、山核桃等本地知名小吃,及咖啡、西餐等不同类型的餐饮,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餐饮需求,使菜市成为一个可以休闲就餐的地方。
02 空间升级
菜市场的空间融合升级需打破传统菜场“摊位罗列”的单调模式,通过分区重组、场景主题化设计、技术与艺术介入、多元业态叠加等方式,将交易空间转化为兼具生活烟火气与沉浸体验感的复合场景。
食材+餐饮
如在肉类/水产区旁设置开放式中央厨房,顾客在完成选购后,可支付加工费现场烹饪(如现杀鱼制作酸菜鱼、现切牛排煎制等),搭配简易就餐区即点即食。
购物+休闲
另外,可在农贸市场中心区域设置休闲区域,摆放沙发、书架、充电桩等设施,顾客可在此处短暂休憩,同时设置自助咖啡贩卖机、轻食沙拉档口,满足“逛累即歇”的需求。
03 内容运营
在当今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,文化IP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各行各业,农贸市场也不例外。通过文化IP赋能,使农贸市场从传统的交易场所,转变为承载地域文化、情感记忆与生活智慧的复合型消费场域,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、文化和情怀的多元消费需求。
例如,文二菜市在妇女节发布的一组以“她风采”为主题的创意海报,赋予菜市场人文叙事属性,通过女性商户的故事化表达,塑造有温度、有故事的品牌形象,吸引年轻客群和文化消费群体关注。
菜场如何平衡网红与民生
有底线
打造文旅菜场的根基在于守住底线。其一,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物价上涨、居民买菜不便等情况出现,丧失农贸市场最宝贵的本真价值所在。其二,维护卫生与安全底线,菜场发展不能以牺牲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为代价,否则将与最根本的民生需求背道而驰。
有突破
文二菜市的成功,源于环境营造、业态布局、运营管理等一系列举措的有机结合与最优配置。想要借鉴文二菜市的可持续运营模式,需要通过专业运营团队,探索合理的发展模式及盈利点(如活动收入、品牌合作、空间租赁等),确保农贸市场长期良性运转。
有创新
打造文旅菜场不能简单照搬模板,需规避同质化倾向与过度设计陷阱,深度挖掘文化在地性特征,以此构建差异化的创新优势。
让菜场从“爆红”走向“长红”,不在于打造多少网红景观,而在于守护那份热气腾腾的生活本色。当老街坊穿梭于菜场,在买菜之余品一杯咖啡、买一束鲜花之时,那束代际交融的温暖光芒已在菜场穹顶悄然绽放!